商機高達7,000億美元!運動創業正萌芽(經濟日報)

2016-09-03 16:24經濟日報 記者詹惠珠╱即時報導

運動是門好生意! 全球運動產業年產值高達7000億美元,兩岸運動創業正在萌芽。

第1屆「EMBA台灣大三鐵」今 (3)日在「運動產業論壇」揭幕,主要探討全球的運動商機、運動物聯網、和運動社會創新三大主題。

台灣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郭瑞祥表示,兩岸EMBA發展10多年來,看到二個趨勢: 一個是日益盛行的運動風,企業人士到了某個年紀就會作自我體能的挑戰; 另一個就是創新創業,不少企業人士因愛好運動,進而與在EMBA課程所學的結合而創業。

師大體育系教授,亞洲運動協會秘書長程紹同向企業界介紹驚豔全球的運動大商機,程紹同分析,廣義的全球體育產業年產值有7000億美元,2015年主要國際賽會約吸引超過1340 萬名觀光客,創造30億美元以上的經濟效益;2016 年里約奧運湧入117萬名國際觀光客,創造高達12億美元的經濟效益。目前台灣在2015年的運動產業規模只有37億美元,遠低於日本的707億美元,和韓國、中國大陸的400億美元,而亞洲運動產業發展仍遠低於歐美,美國運動產業產值4984美元,佔GDP2.6%。

GARMIN行銷部資深經理林孟垣則指出,運動物聯網未來的商機無限,運動構建一個複合式的產業,包括硬體供應商、教練、數據分析師、營養學、物理治療預防醫學等。

田中馬創辦人鄭宗政則以「用馬拉松翻轉田中」的實例,說明運動賽如何活化方產業,將城鎮翻轉。鄭宗政說,田中沒有大山大水,但有鎮的熱情、人文和友善,田中的運動經濟價值不只在創造逾3000萬的商機,而是背後工業產品和農產品的品牌加值效果,進而推動在地尋米小旅行,並創造田中青年返鄉的風潮。

論壇的高潮是由台灣大學創創中心主任李吉仁,和兩岸運動創業代表--運動筆記創辦人姚焱堯、鐵人工廠創辦人羅威士、和趣悅動創辦人藍曉明的座談。李吉仁強調,運動產業函蓋的範圍相當廣,幾乎可以稱得上是火車頭的產業,這些創業的歷程都是從自己的痛點出發,進而平台化,再聚集同樣的人,開創下一個機會。無論是什麼平台,只要出發點是利他,最終就能利己。

EMBA台灣大三鐵的活動為期四天,第1天為運動產業趨勢論壇,明日起總共有來自兩岸三地11所商學院、77名參賽者的選手將橫渡臺灣最夢幻的日月潭3.0公里,騎車登上臺灣公路最高點--武嶺 (標高3275公尺),全程53公里,且以雙腳跑過台灣最美的太魯閣峽谷32公里,全程賽事88公里。

台灣大學創創中心主任李吉仁 (站立),和兩岸運動創業代表--運動筆記創辦人姚焱堯 (左一)、鐵人工廠創辦人羅威士 (右二)、和趣悅動創辦人藍曉明 (左二)舉行「我的運動創業」座談
台灣大學創創中心主任李吉仁 (站立),和兩岸運動創業代表--運動筆記創辦人姚焱堯 (左一)、鐵人工廠創辦人羅威士 (右二)、和趣悅動創辦人藍曉明 (左二)舉行「我的運動創業」座談

原始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/19380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