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賽事過程說明:
- 騎車前準備
9/5當天早上三點半起床用早餐,並在三點五十分用餐完畢,請穿好車衣、車褲,帶好自己的裝備(安全帽、手套、太陽眼鏡、自行車水壺裝滿水),以及物品 保管提袋(裝好武嶺上換裝之衣物)與一般行李,到一樓交付工作人員後,前往地下室牽自己的自行車,四點半整在酒店前集合完畢,準備統一騎車前往出發點集 合。在聽帶隊官指揮在出發點進行暖身操後,檢查自己裝備,準備出發。
- 騎車過程注意事項
- 競賽距離為埔里地理中心碑到翠峰,總長40公里,關門時間為出發後5小時;4小時到達翠峰者,可決定是否自我挑戰武嶺(翠峰到武嶺為13公里),到武嶺關門時間為埔里出發後7小時。
- 選手出發時間預計為五點整,組委會會統一設定。
- 補給點將提供水、食物以及醫療。補給點也是打卡點,請選手通過時,務必停下來打卡成功後,再繼續往前騎。
- 路上將會有巡邏車來回巡邏,若選手騎乘過程有任何問題,包含車子爆胎等,可隨時與巡邏車人員聯繫。將會有專人前往處理。
- 選手請量力而為,若無法繼續騎行,請下車牽車前往最近之補給站通知駐站人員結束騎乘,等待接駁車送到武嶺。
- 沿路並沒有封路,八點以後可能車多,騎車過程請自行注意安全。重要路口會有指示人員指引方向。翠峰上武嶺段路窄,空氣也比較稀薄,選手要量力而為。
- 前 15公里坡度較緩,選手可以當做暖身。接下來的15公里到清境農場,一坡接著一坡,選手要維持呼吸平順,一坡一坡克服。若爬坡有困難,可牽車步行。最後的 10公里到翠峰,在選手已經完成30公里的爬坡騎行後,會更顯得辛苦。選手必須要調整好自己的步調與呼吸,才能完成這最後10公里的挑戰。
- 翠峰(自出發點後40公里)是騎車賽事的終點站,為所有選手成績計算的基準。在4小時到達翠峰者,可以選擇繼續挑戰最後的13公里前往武嶺。
- 回收政策:出發4小時未到清境者、出發5小時未到翠峰者,一律回收,選手不得有異議。被回收的選手以未完賽論。而可繼續挑戰武嶺者,必須在7小時內到達武嶺,無法到達者一律回收,選手不得有異議,但選手仍舊以完賽論。
- 騎車後
無論是否完賽,選手將一律帶往武嶺欣賞壯麗的山景與拍照留念。之後進行交車、換裝與發放餐盒,並上遊覽車前往太魯閣。完成此次騎車賽事。
路線高度圖:
(二)裝備需求:
- 自行車安全帽(自行準備或事前租借)
- 手套(自行準備)
- 車衣(自行準備)
- 車褲(自行準備)
- 太陽眼鏡(自行準備)
- 賽事晶片手環(組委會提供)
- 自行車(自行準備或事前租借)
- 自行車水壺(組委會提供)
- 自行車風衣(自行準備,隨身攜帶)
- 自行車前後車燈(自行準備者請自備,租借車輛者組委會提供)
- 防寒外套(自行準備,山上使用)
- 物品保管提袋(組委會提供,置放完成騎車時更換之衣物與防寒外套)
- 防曬用品(自行準備,如防曬乳、頭巾、袖套等)
- 補給站補給(組委會提供,提供水、巧克力、運動飲料、香蕉)
- 計時手錶(自行準備)
- 能量膠、糖(自行準備)
(三)未來一個月體能與訓練重點:
- 賽前一個月以完成同等量的爬升高度為目標。例如:海拔700m爬兩次半(翠峰),或者爬四次(武嶺),一個月內就不再增加訓練量。若來不及達到此目標,則建議好好吃飽睡飽,反而能提高完成的可能性。
- 訓 練分週間和週末:週間增加肌力為主,週末以增加耐力為主。增加肌力以爬坡及重訓最有效,週間的訓練可以找短坡多次反覆,例如爬升150m反覆五次。重訓可 以做蹲舉或臥推,重訓要注意的是,膝蓋角度不要小於騎車上提時的角度,這樣既不易受傷也能模擬騎車的施力方式。週末練耐力的目標是:臀部需能忍受在座墊上 的時間,比如到翠峰要騎五小時,就要訓練習慣在座墊上同樣的時間。耐力是很現實的,如果平常只能在座墊上三小時,比賽時至多延長30%,無法撐到五小時。 所以,請把握最後的幾個周末,練習長時間耐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