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業經營需要三鐵的精神 兩岸菁英騎上武嶺(經濟日報)

2016-09-05 20:19經濟日報 記者詹惠珠╱即時報導

兩岸企業菁英參加第一屆EMBA台灣大三鐵,在台灣鐵人一姐李筱瑜的領軍下,騎上台灣公路最高點—標高3,275公尺的武嶺,兩岸企業菁英領悟經營企業最需要三鐵的精神—「咬咬牙就會過去」,挺過這個難關,馬上就會贏得新的里程碑。

第一屆EMBA台灣大三鐵今(5)日進入第二天賽事,要騎車登上台灣公路最高點武嶺,全程53公里。今日清晨五時,在台灣首位職業鐵人三項女性選手,以及首位拿下國際賽事冠軍的台灣選手,被稱作「台灣鐵人一姐」的李筱瑜領騎下,逾70名的參賽者從埔里的地理中心碑出發,李筱瑜以3小時40分騎上武嶺,而大會的「武嶺登山王」則由上海交大、英國Spiraxsarco公司供應商計量經理吳治平拿下,歷時四小時,吳治平昨天也是EMBA台灣大三鐵泳渡日月潭的「泳王」,成績是51分15秒。

李筱瑜說,EMBA台灣大三鐵的選手程度非常好,出乎她的意料之外。來自上海的吳治平說,上海最高的山只有80公尺,挑戰高山騎車真不簡單,他也下車牽了一公里的自行車,當路人告訴他是第一名,他的感覺: 「幸福的感覺來的太快」。

台灣EMBA在這次第一位騎上武嶺的是台大EMBA,台灣Nokia端到端解決方案總監王集祥,雖然是第二名,但他的年紀48歲,足足比第一名的武嶺登山王吳治平年長11歲。

王集祥說,他是心中有「一定要到達武嶺」的信念,且使盡了洪荒之力,王集祥認為運動的訓練與經營企業的關聯性相當高,因為企業要獲利,就是要設定目標,且抱著使命必達的恆心和毅力,只要有信心,遇到困難就一定能夠克服。

競賽組第三位騎上武嶺的是台積電產品工程處資深經理陳益德,他表示自己服務半導體產業長達20多年,他就是以科技的訓練來順利完成挑戰武嶺。

畢業台大EMBA的陳益德表示,自行車碼錶表上的數據,可以帶來體能的訊息,讓他決定什麼的坡度決定用多少力氣搭配,運動健康數據的利用可以智慧用力,輕鬆騎上武嶺。

這次EMBA台灣大三鐵也創造兩岸合作的佳話,女子第一名台灣前電執行長柯侑吟,與貴州頂好果業創辦人黃俊二人在經過翠峰後,就一起騎上武嶺,並在終點衝線時攜手高喊: 「一起出發、一起到達」。

黃俊說,這個比賽太讚了,他這次帶著自己的品牌和產品來台灣,能以這種挑戰體能的方式欣賞台灣如詩如畫的風景,這個跟青康藏高原一樣高度的武嶺,讓他的人生來到一個新的高度。

黃俊強調,創業與運動,有很多相通之處,特別是大三鐵這項運動,最主要是經營企業會遇到很多困難,特別想要放棄的時侯,最需要三鐵的精神—「咬咬牙就就會過去」,挺過這個難關,馬上就會贏得新的里程碑。

黃俊說,這次EMBA台灣大三鐵帶給他的體會是「再難都要堅持,堅持一定會到終點。」

台灣鐵人一姐李筱瑜在第一屆EMBA台灣大三鐵以3小時40分騎上武嶺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台灣鐵人一姐李筱瑜在第一屆EMBA台灣大三鐵以3小時40分騎上武嶺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台灣EMBA在這次第一位騎上武嶺的是台大EMBA,台灣Nokia端到端解決方案總監王集祥 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台灣EMBA在這次第一位騎上武嶺的是台大EMBA,台灣Nokia端到端解決方案總監王集祥 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武嶺是自行車挑戰的聖殿,最後一哩路稱為「天堂路」,是武嶺最令人難忘的意象,也是最困難的一段路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武嶺是自行車挑戰的聖殿,最後一哩路稱為「天堂路」,是武嶺最令人難忘的意象,也是最困難的一段路(記者詹惠珠/攝影)

原始連結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6/1941830